
肺癌微创诊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技术领域:
绿色经济产业
所在单位:
---

微创肺癌手术具有视野显露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肺癌外科诊治的发展趋势。项目组于2006年开始与国内最早开展肺癌微创诊治技术的单位同期开展此类手术并不断予以优化和发展,历经8年余的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项目组是国内最早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单位之一,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共完成775例,并不断优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手术例数、手术技巧、术后生存率等居国内领先水平,使大量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获益。目前70%以上的肺癌手术实现微创。2.项目组是国内最早开展高难度的全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术的单位之一,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共完成28例,手术难度和例数居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在国内首创"四分法”腔镜下支气管吻合,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肺功能,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患者生存质量良好,充分显示其良好的根治效果。3.项目组是最早开展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单位之一,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共完成93例,对包括后、外侧基底段在内的高难度肺段均能实现解剖性切除,并对各个单一或联合肺段切除总结了一套安全、规范的操作流程,简化了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风险,手术例数和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总结出一套安全、规范的块状纵隔淋巴结清扫的优化方案,有利于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对包括左侧第4组淋巴结在内的国内外公认清扫困难的纵隔淋巴结能够做到规范满意的清扫,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最早报道非小细胞肺癌N2淋巴结跳跃性转移规律的专题研究。5.项目组在国内较早开展单孔胸腔镜应用于肺癌外科治疗,在国内最早总结单孔胸腔镜"小”、"巧”、"灵”、"容”的诊治优势和"一长一短、一直一弯”的单孔胸腔镜操作理念,同时项目组在国内最早报道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研究,推动了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普及与推广。6.项目组在术前评估肺部单发结节良恶性模型中考虑毛玻璃样结节所占比例及特性因素的影响,建立术前预测单发肺部结节良恶性可能的改良预测模型,是国际上首个提出该类型预测模型的单位。本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3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通过会诊手术、大会学术交流、办学习班等方式培训医生1500人以上;目前已在包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等国内49家三甲医院在内的69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研究还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5名、进修医生24名,促进了微创肺癌手术的普及和地区医疗水平的发展。由福建省卫计委组织的评审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微创技术诊治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