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根尖周炎与全身健康关系及临床治疗新技术系列研究
技术领域:
绿色经济产业
所在单位:

根尖周炎是一类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牙周炎对全身健康的影响已日益受到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口腔疾病可影响全身健康状态,而临床中常被患者忽略的慢性根尖周炎是否会影响全身健康目前尚无定论,相关研究甚少。有学者认为既然慢性根尖周炎和牙周炎在发病过程和致病机制上有着众多相似性, 因而推论慢性根尖周炎也可通过某种机制,如引起菌血症或细胞因子入血等,从而影响全身健康。为验证该假说,本系列研究通过构建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以及离体牙根管粪肠球菌感染模型体外离体及在体研究特定菌种粪肠球菌感染及普通菌群所致慢性根尖周炎对全身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不同致病机制,以及针对耐药性强的粪肠球菌感染的新型治疗技术。这部分研究内容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粪肠球菌根管再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致病机理和PAD治疗研究(项目编号2010J01159 )资助。 1、建立粪肠球菌根管再感染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 本研究利用技术成熟的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先进行根管预备,再在根管内注入粪肠球菌并封闭形成根管再感染,首次成功构建了粪肠球菌根管再感染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为后期在体动态研究粪肠球菌致病机理,以及慢性根尖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奠定基础。2、粪肠球菌cyl基因表达与其致病性关系的动物模型研究 本部分研究通过采用前期建立的粪肠球菌根管再感染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观察对比了溶血型与非溶血型粪肠球菌所致再感染根尖周炎各阶段炎症变化,以及cyl基因在根管内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粪肠球菌溶血株ATCC29212与非溶血株ATCC700802,两菌株的基因背景相似,仅cyl基因表达不同,非溶血株不表达cyl基因;(2)两组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组织的炎症程度均强于普通细菌感染的慢性根尖周炎,且溶血型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的自限性最差;(3)发现cyl可促进炎症因子TNF-α,IL-1β,MMP-8的表达从而增强炎症的破坏及扩展。此外,慢性根尖周炎与全身健康关系的研究发现利用大鼠血液及部分脏器(心、肝、脾)检测,可观察到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可引起一过性菌血症,菌血症发生仅发生于导入粪肠球菌6h,同时仅在导入粪肠球菌6h和12h可在肝脏和脾脏检出细菌,而心脏中未检出。另外,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可影响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和CRP的表达水平,并在6周的观察时间内发现,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可致主动脉弓、心肌、肝脏和脾脏发生明显的炎性变化。由此推测,粪肠球菌再感染对全身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3、离体牛牙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的建立及PAD技术的应用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了离体牙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并证实牛牙根管可作为一种良好的人牙根管替代研究模型;(2) PAD联合临床常规的超声根管冲洗技术可有效控制根管内的粪肠球菌再感染;(3)体外选取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毒性实验验证了PAD技术的安全性。 本系列研究项目自开展以来,利用动物模型初步探索了慢性根尖周炎与全身健康的相关性,并就耐药性强的粪肠球菌证实了PAD在根管消毒中的可行性。该项目已发表10篇论文,其中SCI期刊收录5篇,另外5篇文章被CSCD、CBM、CMCI、同方、万方、维普收录。除此之外,课题组还通过举办学习班、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专题报告等途径,将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应用于临床及基础研究。本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针对门诊常见的年轻恒牙因慢性根尖周炎引发的牙根发育停滞病例,采用三联抗生素糊剂消毒控制感染重构内稳态,促进牙髓血管再生牙根继续发育,取得显著疗效,不仅提高了临床治疗成功率,而且促进了年轻恒牙的保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带动了此类疾病治疗技术和水平的发展。目前课题研究成果已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等10余所院校得以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牙髓血管再生术"获批成为福建省特需诊疗项目,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