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政策法规
产业学院
基地动态
领导关怀
合作院校
产业园区
产融型企业
专家指导
新闻报道
更多 >
置顶
中国教育集团产教融合总部项目落地泉州台商投资区签约仪式圆满举行
10月16日上午,中国(深圳)教育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泉州台商投资区就产教融合总部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集团在深化产教协同、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此次合作将充分整合中国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与产业服务能力,为泉州台商投资区构建“教育-人才-产业”良性循环注入强劲动力,开启双方携手共赢、共促区域升级的新篇章。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廖良结与中国(深圳)教育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熊东胜代表双方签约。台商区党工委副书记刘敏坚、管委会副主任黄晓东、自然资源局、科经局、教育文体局、招商文旅集团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中国教育集团创新事业部总经理王刚、产教融合总经理周榕彬共同出席仪式,见证这一重要时刻。#file_7004##file_7005# 作为中国教育集团深耕产教融合领域的重要实践,本项目将聚焦三大核心方向,全面助力泉州台商投资区高质量发展,彰显集团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责任与担当。 一、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标杆,构建全链条产业服务生态集团将主导规划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零碳示范智慧科技园区,整合产教融合公共实训、产业工人培训、创新创业、科技孵化、对台服务、国际交流等多元功能,打造一站式产教融合服务载体。同步搭建产教融合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依托垂类大模型与服务Agent技术,加速海峡两岸高校科研资源转化落地;配套成立人才培养中心、产业促进中心、体教融合发展中心及对台服务中心,围绕“四新”领域(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精准对接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本地及新兴产业需求,深化闽台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激活区域滨海体教融合资源价值。 二、引入顶尖教育资源,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依托集团与国内外顶尖院校的深度合作资源,打造“泉州台商投资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地”,为区域学子提供优质教育选择。同时,积极推动与北大的合作,共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将顶尖教育理念与区域人才需求相结合,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筑牢根基。 三、深化对台合作与国际交流,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集团将牵头举办中国教育产教融合国际论坛峰会,并推动会址永久落户泉州台商投资区,搭建高水平教育与产业交流平台;同时,积极对接上合组织经贸平台,建立“海丝泉州”分部合作机制,聚焦赛事经济、海洋经济等新千亿产业领域吸引专业人才。此外,在条件成熟时,集团将联合央国企及社会资本设立产教融合投资引导基金,为区域产教融合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提升泉州城市国际合作品质与影响力。 此次产教融合总部项目落地,是中国教育集团践行“以教育创新赋能区域发展”理念的重要里程碑。未来,集团将持续发挥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优势,打通“育才、引才、用才、兴产”全链条,为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升级、人才集聚与城市发展提供持久动能,助力区域加速迈向“教产城”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全国产教融合发展贡献“中教方案”。
2025-10-17
置顶
新华社专题报道 “产教融合 激活泉州产业新动能”
新华社福州8月27日电(记者黄景鸿、吴剑锋)福建泉州黎明职业大学ASEP班2025届毕业生赖崇棋,凭借在校期间锤炼的扎实技能和丰富的项目实践,入职吉利汽车下属公司。“在学校积累的实习实训经验,让我面对实际岗位时信心十足。”赖崇棋说。 ASEP校企合作项目是教育部与上汽通用汽车合作的项目,是一项以专门培养和输送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2022年,刚进入汽车智能技术专业ASEP班时,赖崇棋对汽车电子知之甚少。通过学校举办的行业专家讲座,他逐渐认识到汽车产业的广阔前景。校企合作平台为他提供了大量“项目化”学习机会。2023年,他在企业专家指导下独立完成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优化项目,并在多项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 赖崇棋从课堂到职场的顺畅过渡,是泉州市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增强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一个缩影。 目前,泉州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建材、机械装备等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基础雄厚,企业形态多样。“本市工科类高职院校占比高,毕业生多数进入制造业或生产性服务业。”泉州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陈伟忠介绍,传统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仍在不断扩大。 如何破除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间的壁垒?泉州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路径,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同步发展。多所职业院校通过机制创新、平台共建与课程重构,逐步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教协同育人模式。 黎明职业大学自2017年与上汽通用汽车合作开展ASEP项目,将企业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高效对接。“产教融合不是简单地把学生送进企业。”该校教务处副处长钟鸣长说,要把企业的需求、标准和资源深度嵌入教育全流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产业思维和实战能力。 在智能制造之外,纺织新材料、鞋服设计、跨境电商等专业也通过深度校企合作结出硕果。黎明职业大学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与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实施“技术精英”领航计划,推行“3年订单培养+3年进阶培养”机制,企业导师常驻学校参与教学,学生提前进入研发一线。2025届毕业生徐伟鹏在实习阶段表现优异,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研发部门,成为重点管培生。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则紧盯跨境电商新趋势,构建“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体系。“专业建设必须立足于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院长潘茹介绍,坚持学院增设小语种、跨境合规、海外直播等课程,并在东海跨境生态圈设立实训基地,采用“一院一基地+N企业”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商业场景中锻炼实战能力。“核心是必须以人才链对接需求链。”潘茹说。 为拓展产教融合覆盖面,泉州还推动成立跨校际、跨行业的产教融合联盟和研究院,由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治理,实现资源统筹、信息共享与政策协同。三年前,泉州东海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基地负责人周榕彬介绍,基地建在产业园区内,由校内外共建,着力破解产教融合‘两张皮’的痼疾。基地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明确成才路径。而借助基地,相关专业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就能进行实操技能培训。 东海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跨境电商多平台实务教学课堂现场。新华社发 2022年,泉州师范学院商学院学生韩波进入东海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习。半年实训后,他与同学共同发起的创业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并获得120万元天使投资意向。如今,由他开发的“短视频个人IP”知识付费课程已登陆亚马逊平台,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还带动了一批泉州鞋服产品借势出海。 更长远的保障,在于让人才培养始终与产业脉搏同频。据了解,泉州市定期发布高校专业设置引导性目录清单,动态调整专业布局。近三年来,全市新增对接本地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布点专业105个,高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逐步提升。
2025-08-28
置顶
市委书记张毅恭莅临泉州东海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检查指导
4月8号上午,市委书记张毅恭莅临泉州东海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检查指导。副市长汪志红、市发改委主任廖良结、市商务局局长张小红、丰泽区委书记高金全等陪同。 #file_5222# 张书记首先参观了东海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所在园区、实训室、孵化空间等办学条件。基地负责人周榕彬介绍说,东海湾实训基地是我市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重点项目、市级首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国家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通过引进高校大学生开展理实一体教学、集中实习实训等系列,标准化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赋能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file_5156# 随后,张书记询问了东海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历程、运行管理模式、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共建等具体情况以及取得成效;深入了解了“泉州市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情况汇报;并与在基地实践学习的泉州经贸学院师生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互动。#file_5157# 张书记指出,东海湾实训基地能结合我市产教融合开展、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等需求,践行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性实训基地建设、并实现完全市场化运营,精准培养应用型产业技能人才,这是很不错的创举。做为首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要及时总结创新模式经验,扩大规模、复制推广,助力“8+4”产业体系发展。
2024-04-09
跨境电商
新媒体
教育
软件
现代家政
石油化工
双师资源库
产学研平台库
专家库
专利库
设备库
成果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