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册 登录
  • 网站首页
  • 资源库
    合作案例 创业孵化
  • 产教融合大数据
    产教联盟 高校资源 人才信息 成果库 专家库 设备库
  • 产业集群
    跨境电商 新媒体 教育 软件 现代家政 石油化工
  • 科技资讯
    新闻报道 政策法规 专家指导
发布成果
  • 现代服务产业 电子电器 技术领域:现代服务产业 项目阶段:13 项目介绍:电子电器,全部或主要部分由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构成的电器元件或装置的总称。如接近开关、晶体管温度继电器、同步接触器等。在信号检测、故障监视与保护等环节上优先实现电子化,而通断强电的操作则较多由有触点电器完成,由于自关断器的发展,很多已由诸如晶闸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来完成。
  • 电子信息产业 智能书架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智能书架是一套高性能的在架图书实时管理系统,利用高频ISO/IEC 15693 RFID技术实现在架图书单品级物品识别,可完成馆藏图书监控、清点、图书查询定位,错架统计等功能。智能书架系统具有检测速度快、定位准确等特点。可应用于图书、档案、文件管理等领域。
  • 绿色经济产业 生物医药 技术领域:绿色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3 项目介绍: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各国、各组织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圈定的范围很不统一,甚至不同人的观点也常常大相径庭。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 数字经济产业 化学工程工艺 技术领域:数字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这些工业除了包括传统化工制造(如石油精炼,金属材料,塑料合成,食品加工和催化制造等),现代化工还囊括了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以及相关的纳米技术。此类现代化工在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智能停车场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IC卡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是现代化停车场车辆收费及设备自动化管理的统称,该系统是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控设备以及智能IC卡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电脑管理下可实现车辆图像对比,自动收费、自动存储数据等功能。 并且该停车场管理系统可实现脱机运行,在电脑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可保证车辆的正常进出,是现代化小区物业管理的理想设施。智能停车场收费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车道管理设备搭建的一套对停车场车辆出入、场内车流引导、停车费收取工作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是专业车场管理公司必备的工具。
  • 海洋经济产业 绿色建筑楼 技术领域:海洋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 纺织鞋服产业 高低沸点混合型有机废气治理回收技术及自动化装置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该项目研发的“多重过滤—冷却—雾化洗涤除雾”预处理、复合床结构吸附罐、高温蒸汽脱附、冷凝回收等四项关键技术,具有创新性;在国内率先使用这四项技术开发出“高沸点混合有机废气治理回收装置”,该装置运行稳定,能够同时吸附、脱附多种沸点悬殊的有机溶剂,治理后的废气经监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溶剂回收率达95%以上,可全部资源化利用。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外亦未见报道。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的前景。
  • 金融与新兴产业 保温模块轻钢结构体系与成套技术 技术领域:金融与新兴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研发的保温模块轻钢结构体系是一种模块化抗震节能村镇建筑结构体系。技术原理:它将课题组研发的保温模块热工性能优越、轻钢结构组装快且抗震延性好的优势结合,形成了面层砂浆-保温模块-轻钢结构协同受力的抗震节能结构体系,并开发了保温模块轻钢结构体系的装配施工工艺。技术指标与优势:研发的保温模块复合墙体的传热系数仅为0.20 W/m2.K,保温模块复合屋面传热系数仅为0.18 W/m2.K;外墙抗冲击性、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良好;结构抗震整体性强。应用特点:实现了保温模块轻钢结构房屋建造技术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现场装配化、工程质量精细化、抗震节能一体化;建造快,成本低,工业化程度高;建成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适用于村镇单层住宅、厂房和农作物温室建筑结构。经济社会效益:保温模块轻钢抗震节能结构体系在工程应用效果良好,保温模块产业化技术在全国多省市进行了成果推广,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 金融与新兴产业 陶瓷纳滤膜材料 技术领域:金融与新兴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采用改性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膜孔径小于2nm的陶瓷纳滤膜,可以实现分子级别的物质分离。解决了陶瓷纳滤膜制备工艺的绿色化无污染的问题,与相关企业合作建成了规模化的生产线。主要膜材料有氧化锆、氧化钛、钛锆复合等。可应用于物料脱色、脱盐、精制等过程。
  • 纺织鞋服产业 基于高速模数转换的数字等效采样接收机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采用采样速率高达200MSPS的高精度ADC芯片,结合高速率高精准度脉冲触发技术产生的高稳定度的纳秒级脉冲源,研制出可支持高触发重频的数字等效采样接收机。与现有的模拟等效采样接收机相比,在触发重频、高信噪比、整机抗射频干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关键指标:脉冲重频:100k-10MHz(视整机性能可调);采样精度:16bits;采样速率:100-200MSPS可调;优势及特点:支持高触发重频;同等条件下,高信噪比;可集成抗射频干扰算法,提升产品性能。经济社会效益:为民用雷达性能的提高及普及推广提供支撑。
  • 纺织鞋服产业 面向建材行业的经济型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面向洁具表面施釉的高柔性机器人喷釉工作站: 该工作站主要由上料单元、除尘单元、机器人喷釉单元、主控系统、离线编程系统、无动力关节臂示教系统等组成。4台喷釉机器人同时完成喷涂工作,甚至可以同时喷涂不同的工件,大大提高机器人的利用率和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整个釉料系统采用专家系统进行自动配比和检测,保证釉料能满足烧制工艺要求。生产效率为1800-2200件/天。面向卫浴五金件表面打磨和抛光的机器人打磨工作站:本工作站拟采用机器人多工位的打磨方式,自动打磨工作站主要由 六自由度机器人、四工位特制打磨抛光机、装夹机构、检测机构、输送机构、电气配电柜、触摸操作屏以及粉尘回收装臵等部分组成,根据卫浴五金行业抛磨作业自动化的工艺特点,进行工艺布局和生产线集成面向快速示教和经验继承的机器人无动力关节臂:本项目突破传统机器人示教和离线编程模式,利用无动力关节臂,通过工人操作无动力关节臂对工件进行喷涂、抛光、去毛刺等,无动力关节臂记录工人的整个工艺动作,然后通过机器人标定、数据点轨迹连续处理以及指定目标机器人程序生成等技术,再现工人加工工件的整个运动过程,实现对工人运动轨迹的再现和工艺路线重现。
  • 现代服务产业 可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芯片 技术领域:现代服务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DVB-H (DVB-T)是利用无线电视频段(500-800MHZ)传输数字电视和宽频数字信号的技术.和类似的DVB-T陆地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一样, DVB-H利用正交分频(OFDM)技术来缓和复杂的无线信道消逝效应(Fading)的影响,在强干扰和强消逝的陆际通讯信道达到约 4– 30Mb/s的数据传输.和DVB-T相比较, DVB-H增加了4K模式,为了简化接收系统, DVB-H采用固定频率的单频道传输,因此频段利用率对DVB-H非常重要, 4K模式使得网络布设和频段利用更加有效率. DVB-H技术在陆际(Terrestrial)数字通讯中比传统的QAM或VSB调制技术性能稳定,盲区少. DVB-H接收系统主要由调谐器和基带解调器组成.调谐器的功能是把射频的信号降频到低频,使得便于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和数字处理.带解调器把降频后的信号经过复杂的数字处理和解码,从中获取传输的数字音像或数据.
  • 纺织鞋服产业 城区公共安全地面应急响应机器人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原理及指标:采用履带驱动,具有两个摆腿机构,能克服楼梯等复杂地形环境,能携带光学、生命探测、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进入由地铁隧道等地下设施建设施工所致的塌陷地表结构和房屋建筑内部,采集传送坍塌地表结构、房屋建筑图像、声音、有毒有害气体信息,搜索幸存人员,为救援指挥小组评估事故破坏程度、制定救援方案提供宝贵信息支持。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爬坡能力>=30度;越障高度>=0.2米;最大速度1米/秒;负载>=15公斤;工作时间>=2小时;防护等级:ip65; 技术优势:质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成本低。应用特点:作为第一批应急响应装备进入事件现场,获取第一手现场资料,为后续救援提供决策依据。经济社会效益:能辅助或代替人在事件现场执行探测和处置任务,避免人员伤亡。
  • 海洋经济产业 风积地层中铁矿物随环境变化及其启示 技术领域:海洋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铁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中形成不同铁的化合物,如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等。这些不同种类含铁矿物可以通过磁学方法测量,根据它们含量与比例特征来分析过去地球环境变化。黄土是一种风积形成特殊成因的沉积岩,经过百余年不断争论,才有了"风成”的定论。本文总结概括世界各地的黄土古土壤形成环境与铁矿物特征,得到如下认识:红色古土壤只形成于干旱氧化环境中,但不是所有干旱条件都能够形成红色土;红色土壤中的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在湿润氧化和还原环境中不稳定,会渐渐转变成为氢氧化物(褐铁矿),甚至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导致红色褪去、黄色增加和磁化率降低。现代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均为还原环境,沉积物也呈黄、灰、白、绿、黑等还原系列颜色与之对应。将今论古可以推理,过去红色地层极不可能形成于“水成”环境,只能形成于地表透水性良好的干燥氧化环境中。沉积岩除了“水成”和“风成”两个大类环境之外,至少还有一种过渡交互类型需要得到特别认识,如干旱区山间盆地洪积类型(戈壁滩洪积与河流河漫滩等环境)。这类沉积物毫无疑问是洪水搬运形成,因此留下层理等特征;但是洪水消失后,沉积物实际上长期处于地表干燥氧化成土环境,因此兼有水成和成土两种特征。丹霞红层具有水成层理,并同时具有原生红颜色的就是在这样环境中形成的。张掖彩色丘陵,并非湖相水成地层,而主要是风积古土壤地层序列,在长期持续炎热半干旱环境条件下甚至还发育了特殊的厚层石膏土。黄土与环境的深入研究必将对地质学和地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黄土研究已经带来地学一些基本概念变化,如:古土壤层并不一定意味着沉积间断;层状沉积岩地层并不一定是"水成”等等。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含铁矿物;磁性矿物;成土环境;氧化还原;矿物变化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亚热带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上发育红土的磁性矿物转化机制———基于非磁学指标和岩石磁学的综合分析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取亚热带地区发育于花岗岩风化壳上的两个典型红土剖面(福州剖面和泉州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系统岩石磁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常量地球化学元素、色度、粒度指标,分析磁学特征与环境条件的内在联系,重点探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红土中磁性矿物转化途径及机制。结果显示:1)两个剖面硅(SiO2)、铝(Al2O3)、铁(Fe2O3)等常量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及其随剖面深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衡量风化强度的化学蚀变指数(CIA)、风化淋溶指数(ba指数)以及元素比率(如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在数值上非常相近。常量地球化学参数表明两个剖面土壤均处于脱硅富铝化的成土阶段。2)两个剖面红度和黄度值差异较大,表明福州剖面土壤中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相对较高;色度参数在两个剖面中随深度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两个剖面粒径均随风化程度增强而变细,强风化层位粘粒含量最高;相较于泉州剖面,福州剖面粒度更细。综合分析野外土壤发生特征及上述参数,认为福州红土剖面由于成土时间较长,因此经历了更强的后期风化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壤磁性转化影响因素及转化机制,得出如下结论:1)亚热带地区湿热的气候条件是磁性矿物总体特征变化的主导因素;2)土壤母质和成土时间是亚热带地区不同红土剖面磁性矿物特征差异的主控因子;3)亚热带地区土壤磁性矿物转化途径不同于温带地区:湿热气候条件对原生磁性矿物改造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影响次生磁性矿物的赋存形式。通过两个剖面磁学与非磁学指标的对比研究,初步明确了磁性矿物对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响应.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沉积物中趋磁细菌趋磁性优势的实验研究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趋磁细菌依靠其体内生物合成的磁小体颗粒沿地球磁场定向排列和游动,称为趋磁性。沿磁场的定向排列被认为可以使磁菌更有效地到达最佳生存环境,即趋磁性对磁菌的优势所在。目前对趋磁性优势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水环境或培养液环境下,而对于自然沉积物中趋磁性优势的理解还停留在假说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磁菌在沉积物中的行为方式与水环境中所观测到的现象差别很大,因此,对趋磁性优势的研究也需要在沉积物环境中进行。本文我们通过对比在地磁场、近零磁场和反转磁场条件下两种磁菌:球菌和杆菌(CandidatusMagnetobacteriumbavaricum)的时空变化,揭示在沉积物中趋磁性对趋磁细菌的作用。结果显示趋磁性对两种磁菌存在不同的作用,M.bavaricum 在近零磁场条件下数量明显下降而在地磁场下又重新恢复,说明趋磁性优势对M.bavaricum的积极作用,然而球菌在近零磁磁场条件下的数量和分布与地磁场条件下相似,可能说明球菌在利用趋化性和行为方式上M.bavaricum有很大不同。M.bavaricum 在反转磁场条件下数量减少,而球菌则接近消失,说明球菌受极向趋磁性的影响比M.bavaricum大。两种磁菌因受沉积物环境和自身趋化性的影响在趋磁性上表现不同,可能M.bavaricum存在不同的趋磁性特点。本文实验结果说明对趋磁性的理解需要立足于复杂的沉积物环境。
  • 数字经济产业 花岗岩上发育的亚热带红土岩石磁学特征 技术领域:数字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本文对发育于花岗岩上的两个亚热带红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测试了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磁滞回线等常温磁学参数,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了高低温岩石磁学分析,拟探讨亚热带红土磁性矿物的特征及湿热环境下土壤中磁性矿物的转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土的强磁性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针铁矿,滞水土层中含有纤铁矿。花岗岩具有较强的磁性,在其上发育的红土也因此具有较强的磁性。花岗岩中的亚铁磁性矿物的磁畴以多畴占主导地位,随着风化强度的增强,逐渐形成较细粒的超顺磁与单畴磁性矿物。亚热带红土中的磁赤铁矿与位于半干旱区黄土高原成土作用形成的磁赤铁矿存在着磁学性质上的差异,表现为具有更高的居里点(约600℃和640℃),可能说明亚热带红土中的磁赤铁矿粒径更粗。两个剖面在磁学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泉州剖面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磁化率最高可达1823×10-8m3/kg,平均值为1033×10-8m3/kg,具有较低的剩磁矫顽力;福州剖面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部分热稳定磁赤铁矿为主,磁化率最高为385×10-8m3/kg,平均值为91×10-8m3/kg。基于磁学参数分析,认为母质与后期成土作用共同造成了两个剖面的磁学性质差异,但后者起主导作用。磁化率在两个剖面中,均随着深度减小而减小,与温带地区表层土磁化率增强有很大区别。湿热环境条件下,强磁性矿物溶解或转化为弱磁性矿物的程度主导剖面磁化率变化。明确了两个研究剖面的磁学性质。
  • 海洋经济产业 跨层安全体系结构和跨层声誉机制与应用 技术领域:海洋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项目组按照项目合同书规定的任务及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了研究,提出并建立了CRN中的跨层安全体系结构和跨层声誉机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信誉机制的安全MAC协议和隐私确保的安全路由协议;项目的研究成果达到预期的主要技术指标,成果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具体完成情况及成果如下:(1)在相关领域的重要国际学生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论文5篇(SCI 2篇、EI 1篇、中文核心 2篇)(2)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完成高质量的硕士学位论文3篇。(3)申请发明专利4项,申请软件著作2项,获得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4)举办1场并协办1场国际会议。
  • 电子信息产业 漫游网络的时限匿名身份认证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密码算法和安全协议是在公共平台上实现个人健康记录安全可靠存取的基础和保障。本项目根据我国个人健康记录系统的实际安全需求,着力于完善个人健康记录的安全分享方法,健全个人健康记录系统的应急安全处理机制,改进个人健康记录系统中的废除技术,提高个人健康记录系统中安全协议的健壮性。
  • 电子信息产业 面向移动云计算中安全和高效的模糊访问控制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隐私是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现代密码技术是实现隐私保护的重要工具之一。本项目结合实际应用对安全隐私的要求,研究基于属性签名与电子现金两类具有隐私保护功能的密码方案。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1)事件关联的基于属性签名;(2)支持双向隐私保护的电子现金;(3)标准模型下安全的高效可分电子现金。项目的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1)在不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的前提下关联同一个用户在一个事件中的多个基于属性签名;(2)同时保护付款人隐私与收款人隐私的电子现金系统;(3)提高标准模型下安全可分电子现金的实用性。课题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隐私保护密码方案的设计,为保障网络用户的合法隐私权利提供理论支撑。项目的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1)在不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的前提下关联同一个用户在一个事件中的多个基于属性签名;(2)同时保护付款人隐私与收款人隐私的电子现金系统;(3)提高标准模型下安全可分电子现金的实用性。课题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隐私保护密码方案的设计,为保障网络用户的合法隐私权利提供理论支撑。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加热环境对人工合成磁赤铁矿热磁行为的影响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热磁测量,包括高温磁化率和高温磁化强度测量,是根据热磁曲线转折点的温度(居里点、尼尔点或相变点)鉴定样品中磁性矿物种类的有效方法.本文选取两个人工合成磁赤铁矿样品,利用四种热磁测量仪器分析不同的条件下测得的热磁曲线.依据样品与空气接触程度,将测量环境设为开放、封闭、封闭(通入氩气或氮气)三类.结果表明:热磁测量环境的开放程度对居里点和曲线可逆程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封闭环境下测得的居里点较开放环境下的低,分别对应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开放系统的热磁曲线不可逆程度高于封闭系统.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氧化还原条件的不同.本文的磁赤铁矿样品在封闭的条件下,加热至250 ℃左右开始转化为磁铁矿,因此无法通过居里点被正确识别;在开放的氧化环境下,加热的最终产物为赤铁矿,能够测得正确的居里点.本实验结果启发人们:在不同的加热环境下,磁性矿物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热磁行为,根据单一的热磁曲线,很容易对样品中磁性矿物的种类造成误判.全面对比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才能够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加热环境对人工合成磁赤铁矿热磁行为的影响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热磁测量,包括高温磁化率和高温磁化强度测量,是根据热磁曲线转折点的温度(居里点、尼尔点或相变点)鉴定样品中磁性矿物种类的有效方法.本文选取两个人工合成磁赤铁矿样品,利用四种热磁测量仪器分析不同的条件下测得的热磁曲线.依据样品与空气接触程度,将测量环境设为开放、封闭、封闭(通入氩气或氮气)三类.结果表明:热磁测量环境的开放程度对居里点和曲线可逆程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封闭环境下测得的居里点较开放环境下的低,分别对应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开放系统的热磁曲线不可逆程度高于封闭系统.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氧化还原条件的不同.本文的磁赤铁矿样品在封闭的条件下,加热至250 ℃左右开始转化为磁铁矿,因此无法通过居里点被正确识别;在开放的氧化环境下,加热的最终产物为赤铁矿,能够测得正确的居里点.本实验结果启发人们:在不同的加热环境下,磁性矿物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热磁行为,根据单一的热磁曲线,很容易对样品中磁性矿物的种类造成误判.全面对比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才能够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 绿色经济产业 基于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的消化道肿瘤进程监测 技术领域:绿色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项目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的消化道肿瘤进程监测研究”,将重点围绕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用于肿瘤进程监测的光学标准的建立、实现在消化道肿瘤内镜活检样品无损诊断上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为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最终发展成为临床医学亚微米高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度、无损、实时、分子水平的“光活检”成像技术---非线性光学内窥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 绿色经济产业 慢性根尖周炎与全身健康关系及临床治疗新技术系列研究 技术领域:绿色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根尖周炎是一类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牙周炎对全身健康的影响已日益受到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口腔疾病可影响全身健康状态,而临床中常被患者忽略的慢性根尖周炎是否会影响全身健康目前尚无定论,相关研究甚少。有学者认为既然慢性根尖周炎和牙周炎在发病过程和致病机制上有着众多相似性, 因而推论慢性根尖周炎也可通过某种机制,如引起菌血症或细胞因子入血等,从而影响全身健康。为验证该假说,本系列研究通过构建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以及离体牙根管粪肠球菌感染模型体外离体及在体研究特定菌种粪肠球菌感染及普通菌群所致慢性根尖周炎对全身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不同致病机制,以及针对耐药性强的粪肠球菌感染的新型治疗技术。这部分研究内容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粪肠球菌根管再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致病机理和PAD治疗研究(项目编号2010J01159 )资助。 1、建立粪肠球菌根管再感染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 本研究利用技术成熟的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先进行根管预备,再在根管内注入粪肠球菌并封闭形成根管再感染,首次成功构建了粪肠球菌根管再感染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为后期在体动态研究粪肠球菌致病机理,以及慢性根尖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奠定基础。2、粪肠球菌cyl基因表达与其致病性关系的动物模型研究 本部分研究通过采用前期建立的粪肠球菌根管再感染大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观察对比了溶血型与非溶血型粪肠球菌所致再感染根尖周炎各阶段炎症变化,以及cyl基因在根管内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粪肠球菌溶血株ATCC29212与非溶血株ATCC700802,两菌株的基因背景相似,仅cyl基因表达不同,非溶血株不表达cyl基因;(2)两组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组织的炎症程度均强于普通细菌感染的慢性根尖周炎,且溶血型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的自限性最差;(3)发现cyl可促进炎症因子TNF-α,IL-1β,MMP-8的表达从而增强炎症的破坏及扩展。此外,慢性根尖周炎与全身健康关系的研究发现利用大鼠血液及部分脏器(心、肝、脾)检测,可观察到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可引起一过性菌血症,菌血症发生仅发生于导入粪肠球菌6h,同时仅在导入粪肠球菌6h和12h可在肝脏和脾脏检出细菌,而心脏中未检出。另外,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可影响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和CRP的表达水平,并在6周的观察时间内发现,粪肠球菌再感染根尖周炎可致主动脉弓、心肌、肝脏和脾脏发生明显的炎性变化。由此推测,粪肠球菌再感染对全身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3、离体牛牙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的建立及PAD技术的应用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了离体牙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并证实牛牙根管可作为一种良好的人牙根管替代研究模型;(2) PAD联合临床常规的超声根管冲洗技术可有效控制根管内的粪肠球菌再感染;(3)体外选取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毒性实验验证了PAD技术的安全性。 本系列研究项目自开展以来,利用动物模型初步探索了慢性根尖周炎与全身健康的相关性,并就耐药性强的粪肠球菌证实了PAD在根管消毒中的可行性。该项目已发表10篇论文,其中SCI期刊收录5篇,另外5篇文章被CSCD、CBM、CMCI、同方、万方、维普收录。除此之外,课题组还通过举办学习班、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专题报告等途径,将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应用于临床及基础研究。本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针对门诊常见的年轻恒牙因慢性根尖周炎引发的牙根发育停滞病例,采用三联抗生素糊剂消毒控制感染重构内稳态,促进牙髓血管再生牙根继续发育,取得显著疗效,不仅提高了临床治疗成功率,而且促进了年轻恒牙的保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带动了此类疾病治疗技术和水平的发展。目前课题研究成果已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等10余所院校得以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牙髓血管再生术"获批成为福建省特需诊疗项目,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 电子信息产业 功夫动漫音频设计调试软件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核心技术:1、能创建并合并一些比较大的音频文件2、支持所有格式的音频文件拼接成一个大WAV文件3、支持许多声音格式:MP3 、WAV 、WMA 、AC3 、OGG 、MPA 、MP2 、AU 、AIF 、SND4、还支持视频格式:AVI 、VCD 、MPEG 、WMV 、ASF 、OGM 、DIVX 、DAT 、SVCD等5、支持能将不同格式的音频文件剪辑合并到同一个文件当中,而且音质还不受损坏6、软件界面简洁,易于操作创新点:1、增加了可剪辑音频的类型2、优化了软件界面3、增加了一些怂￿￿؜΋
  • 电子信息产业 功夫动漫人物造型设计软件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核心技术:1、精简去LipSync模块,该模块当前只支持Poser6、7系列人物。2、精简掉了ProjectGuide功能。3、精简掉了所有帮助文件和示例文件。4、精简掉了所有模型,可以自行安装需要的模型或挂接模型库。创新点:1、提供多种形象生动的人体三维模型供使用选择,大家可以非常轻松就能设计制作出多种富有个性化的人体任务造型和生动的动作,不需要所有繁琐的任务建模程序。2、同时该软件的兼容性也相当不错,可以和其他三大三维软件互相导入使用(如3ds Max和Maya等)。3、支持制作静帧效怂￿￿؜΋
  • 电子信息产业 功夫动漫可视化设计软件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核心技术:该软件涵盖可视化的网页设计和网站管理工具,支持最新的Web技术,包含HTML检查、HTML格式控制、HTML格式化选项、HomeSite/BBEdit捆绑、可视化网页设计、图像编辑、全局查找替换、全FTP 功能、处理Flash和Shockwave等富媒体格式和动态HTML、基于团队的Web创作。创新点:1、专业级的创建、动画、纹理、渲染、建模和实时引擎软件2、简单快速建立 GIF 动画、内建预览器、可将动画转成灰阶、可设定每个图片的透明色、可设定动画回转数、影格持续时间、显示位置。
  • 电子信息产业 功夫动漫创意制作渲染软件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核心技术:1、产品支持范围涵盖所有主流设计软件, 3D云渲染Maya/Max还是C4D/Blender/SketchUp云渲染都符合要求;2、实现480线程同时渲染一张效果图的分布式极速渲染。创新点:1、集成全球最领先的大文件传输加速技术,同时支持领先的数据压缩技术,再大的文件,再遥远的距离,都可以解决。2、支持3ds Max、Maya和Blender等多款设计软件,完美兼容V-Ray渲染器,支持区域渲染、立体相机、颜色矫正和渲染元素等各种特性。3、自动化渲染平台,数据全程加密处理,渲染过程无怂￿￿؜΋
  • 电子信息产业 功夫动漫场景搭建设计软件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核心技术:1、构图方式上,该技术运用轴线构图、水平垂直分割构图、对角线构图等构图技术。能够在制作时候形成节奏感。2、蕴含透视效果的方法,可以达到结合故事背景和角色性格,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场景,为其空间的深度和气氛营造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创新点:该项目技术遵循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竖宽横窄等几种原则,可以营造更加真是和立体的画面,使主体物更加突出,透视感更加强烈。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画面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透视效果方法并将其进行不同搭配
  • 电子信息产业 实时&快速动画制作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系统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核心技术:1、配备全套的身体捕捉、表情捕捉、虚拍等,传统手工key动画的环节,被替代为实时的全身动捕同步数据录制;2、使用原创的一键绑定插件(MocapRig),轻松的生成绑定,并自动把动捕数据转换成Maya控制器。插件还带有IKFK无缝切换、Euler数据修复等功能,为动画数据的后处理带来极大的帮助。创新点:1、实现了可互动直播级,实时表演实时生成动画能力。2、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广电、互联网、新媒体等领域对节目内容制作的时效性强、成本要求低、内容量大、可实时互动等普通的刚性需求。
  • 绿色经济产业 脑机诊断交互波动集成化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绿色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核心技术:1、通过侦测脑电波,精准地了解受试者在观看视频时,对于每秒/每分钟的真实反映,无时差且无人为表达的偏差,完成数据采集;2、透过每秒收集的数据,针对视频中的章节进行趋势性的分析,了解哪些大的章节/段落提升或拉低整体的有效性,实现数据分析;3、数据翻译,找到刺激源、共鸣度关键点,最终完善影片。创新点:1、系统涉及脑电波监控领域,结合了生物医学、心理学以及动画等多门学科,开拓了国内通过脑机交互技术对动画受众体验进行研究的先河。2、系统对于受众体验的测量和评估可以广泛应用于营销领域、疾病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作物向水性机理及其调控的关键农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当干旱或高温导致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根系具有趋向湿度较大区域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水性。据国际水稻所统计,1979-2003年间全球年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升高了1.13℃ 和 0.35℃。高温进一步加剧了干旱胁迫,目前干旱已成为旱地和靠雨水资源进行灌溉地区农业生产的最重要限制因子。在亚洲,每年有1.9亿公顷的旱地和超过1.4千万公顷半干旱地区的水稻生产因干旱缺水而大量减产。全球气温上升及干旱的日趋严重,使作物向水性机理及其调控的关键农艺技术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本项目遵循机理探究到调控技术设备研发的思路,从诱导植物向水性的信号传导及其分析表达基础入手,分析并构建基于向水性的山地作物适度亏缺灌溉制度,并研发出作物向水性调控的关键农艺关键技术设备。1. 主要创新点(1)应用磷酸化蛋白质鉴定技术,以模式植物--水稻为材料,探究作物如何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传导逆境胁迫信号,激发作物向水性的分子表达,尤其是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异三聚体G蛋白 亚基的磷酸化修饰是作物向水性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2) 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RNA表达验证,同样以模式植物-水稻为材料,分析了干旱和高温胁迫信号诱导作物向水性的分子表达机制,并研制出能评价作物向水性(抗旱耐高温)能力强弱的联合分子标记,包括HSP26.7, HSP23.2, HSP17.9A, HSP17.4A 和HSP16.9A。(3) 利用作物的向水性原理,以福建省分布面积较广的特色山地经济作物-茶树、柑桔等为材料,分析并研发了山地经济作物适度亏缺灌溉制度。(4) 研发的免蓄电池的风光互补扬水技术将太阳能与风能经自主研发的控制器后互补输出而无需蓄电池,直接启动水泵进行扬水,为基于向水性的作物适度亏缺灌溉提供灌溉水源,该技术极大降低了太阳能风能的利用成本与维护成本。应用无线传感技术、GPRS技术,开发基于无线传感且由太阳能板供电的节水灌溉控制技术,为基于向水性的作物适度亏缺灌溉提供精确控制技术。2. 技术成果(1) 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最高他引超80次;(2) 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太阳能与风能的山地作物灌溉系统(专利号: 201110447035)"已许可转让;(3) 核心技术入选2015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第二批);(4) 合作企业以本项目核心技术参加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复赛证书。3. 效益分析(1)节能社会效益 本项目研发的关键农艺技术之一-免蓄电池的风光互补扬水机,工作1天,可节约11.2 KWh的用电量,每年按365天计,全年可节约4088KWh的电量。 (2)节水生态效益 根据本项目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向水性的山地经济作物适度亏缺灌溉制度。如茶树按照DI灌溉制度,不但比传统灌溉节约用水,而且有利于铁观音茶树秋茶季的生长发育,并能提高茶叶品质。柑桔采用T2适度亏缺灌溉处理,有利于统筹柑桔的产量和品质,相比传统灌溉方式,应用本项目成果能节约用水180 m3/亩。在葡萄、景观树苗木等的灌溉管理上也取得显著节水效益。 本项目技术成果充分挖掘利用作物向水性,将有限的灌溉水资源用在经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上,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也保护了山地生态环境。(3)经济社会效益利用本项目研究成果,构建基于向水性的作物适度亏缺灌溉制度,将风能太阳能低成本应用于扬水,将无线传感与GPRS技术用于灌溉的自动化管理,不但保障了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而且节能、省工。从近四年的应用证明看,亩均增产节支0.2万元,按近四年推广示范面积为30000亩计,产生的经济效益多达6000.0万元。因此,本项目成果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4.应用前景分析为了保障在未来气候条件下,作物尤其是丘陵山地经济作物的生产力,其一就是要充分挖掘利用作物的向水性,采用适度亏缺灌溉技术,既保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能节约灌溉水资源。其二是研发基于向水性作物灌溉的配套农艺技术,解决丘陵山地水资源短缺和灌溉适时适量进行的控制问题。本项目技术从作物向水性的机理研究出发,开发利用作物向水性的配套农艺关键技术,为作物尤其是山地特色经济作物的生产奠定了技术保障。以丘陵山地为主的 12.0 万平方公里山地是福建省的"绿色宝库",孕育出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枇杷、蜜柚等特色经济农产品。全国山地面积大,各地山地经济作物特色明显。而且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低成本的风能太阳能利用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是我国农业节能的必然趋势。所有这些条件展现了本项目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 电子信息产业 功夫动漫定制动画片、动漫作品数据资讯聚合平台系统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核心技术:1、通过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了解用户浏览喜好,构成自有的大数据信息支撑;2、运用大数据分析,为平台搭建和优化以及后续运营提供后台支持。创新点:1、整合平台汇聚了动漫爱好者几乎所有的需求资讯渠道。2、通过用户行为收集,用户喜好分析,可开发更多符合匹配市场需求的板块和现有平台升级
  • 纺织鞋服产业 轴承式超越离合器系列化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单向离合器又称单向超越离合器,其扭矩的传递仅仅是单方向,反向时不传递动力,广泛用在汽车、发电设备、石油探勘、国防工业等。市场用量巨大,高端产品几乎被国外所垄断。产品不仅应用在轿车、摩托车、电动车、高端自行车、包装、印刷、食品机械等民用领域,还可延伸至军用卡车、坦克、直升机等军事领域,形成强大的离合器项目产业链,满足高端离合器的市场需求,全面替代进口离合器。
  • 纺织鞋服产业 装载机变速箱用对数螺旋齿廓齿轮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齿轮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机械传动件之一。现在通行使用的齿轮主要是指渐开线齿廓齿轮,这种齿轮从理论提出到普遍应用,至今已逾300年。我国是齿轮生产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高端应用严重依赖进口。   采用对数螺旋线设计的新型齿轮即 “双等”(压力角和等综合曲率半径几乎不变)齿轮,颠覆300年来主流的渐开线齿轮,解决压力角和综合曲率变化大及存在滑动摩擦的问题,并通过独有的加工手段,具有承载力大、传动平稳、噪声小、转速高等优点,更重要的可以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保证原有齿轮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新型齿轮怂ĸ
  • 纺织鞋服产业 基于图像法机制砂粒度、粒形在线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基于图像法的机制砂粒度、粒形在线检测系统包括软硬件两方面:机制砂经振动给料模块进料,经多层折流板分散模块均匀分散,经图像采集模块对采集的图像,然后将采集到的机制砂图像传送到分析模块,进行骨料特征参数提取,由软件处理后经人机交互界面显示 ,最后机制砂落入回收模块。构成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这套检测系统可以达到三个重要目的:?提升和优化国内现有的针对机制砂粒度的检测方式(机器筛分法),创新地采用机制砂粒度在线检测方式,提升效率和质量。?发明国内尚无的针对机制砂粒形的检测方式,准确检测机制砂粒形信息,提升建筑工程指标和质量。?创新地将机制砂粒度、粒形检测结合,简单、高效、可靠、准确地检测机制砂质量。
  • 金融与新兴产业 石墨烯导电油墨 技术领域:金融与新兴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随着21世纪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级别的导电油墨凭借印刷电子技术的高速产业化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其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智能包装、印制电路板等领域中的应用日愈增多。导电油墨类的印制电子是借助印刷技术制作的电子器件与电路,正在往柔性、低成本和高性能方向发展。电子器件的传统制备工艺主要有光刻、真空沉积和化学镀层,这些方法步骤多、设备成本高,且污染环境。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喷墨打印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如:工艺步骤少,低温操作,与各种衬底相容性好等,使其在低成本、大面积柔性电子制造中脱颖而出,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印刷过程无需印版、无需接触衬底,因而与印刷导电油墨结合可替代传统昂贵费时的蚀刻技术,减少了金属材料的浪费。由此可见,对导电油墨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导电油墨是一种导电性复合材料,其成分主要包括导电材料(金属粉体、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和其他复合粉体),连结料(主要有合成树脂、光敏树脂、低熔点有机玻璃等),溶剂(主要有芳烃、醇、酮、酯、醇醚等)和助剂(主要有分散剂、调节剂、消泡剂、固化剂、稳定剂、增稠剂、粘结剂、增塑剂、润滑剂、抑制剂等)。导电油墨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仪器、防静电领域、电子屏蔽、导电涂层、印刷电路、薄膜开关面板、键盘接点、柔性导电排线、柔性导电薄膜、RFID标签天线、PCB板、触摸屏电极、太阳能电池电极、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等。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代表的碳基纳米材料在导电油墨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与纳米金属导电油墨相比,石墨烯导电油墨的成本优势突出,而且较传统碳系导电油墨而言,其不仅在导电性能方面更胜一筹,还具有能与喷墨打印方式兼容的优势。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乡镇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本项目针对传统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影响周边环境问题,并结合污染治理效果的实际特征,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基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协同作用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实现污染治理与景观生态建设的统一,为实现"休闲园林式”水污染治理设施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对比照片课题组拟通过创新,提升乡镇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水平:(1)高水质标准,解决目前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差,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强化污染治理效果,解决污水碳源不足影响除磷脱氮等技术难题,实现污水的高标准排放,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探索达到更高水质标准的技术和方法。(2)高美学标准,通过"植物配选、景观砌筑、文化融合”等手段,研发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适应的、具有高美学标准的休闲园林式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处理厂成为"花红叶绿、山水相宜、温馨和谐”的休憩旅游之地。(3)低环境影响,解决传统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影响周边环境的问题,例如臭味影响、视觉影响。(4)低污泥排放,生物污泥还是臭味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污泥减量,可缓解城市污泥处理难题,降低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难度,降低处理设施的对环境的影响。(5)低能源消耗,通过湿地系统实现污水处理的节能。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均为本单位课题组成员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均将进行实验室小试和中试的可行性验证。研究单位在生活污水处理、湿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工程实施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工程实施基础,因而具备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本项目在技术、工艺研发过程中,在植物调查与选育、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操作、设备购置及维护、耗能、以及景观构建等方面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积极有效的扩大企业的营业范围,预计为企业带来约8%-12%/年的利润增长率,其研究成果可以在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已申请国家专利:201110409286.5 一种地表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化学除藻药剂及其配制方法和使用方法。
  • 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 乌龙茶设施栽培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技术领域: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设施茶树栽培是一种新的茶树栽培管理模式。把握"茶业新技术革命”,加强设施茶业的研究,寻求改善茶树生态环境,生产茶叶绿色食品,是茶业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项目通过塑料大棚、遮荫覆盖和微喷灌等多种设施组合栽培,研究铁观音等乌龙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水分和光能代谢的生理基础及其调控,茶叶产量和品质,茶园生态的变化。设施栽培可以调节茶园水分,改善茶园小气候,协调茶园水、肥、气、热状况,从而促进茶树生长发育;提早春茶开采期30天左右,全年采收次数增加2次,茶叶产量提高20-30%;明显提高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有利于茶叶高品质的形成,经济效益显著。本项目筛选出适合泉州地区乌龙茶栽培的设施组合及其关键栽培技术,建立乌龙茶规范化、优质高效的设施栽培模式。
  • 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 无籽番石榴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技术领域: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项目技术主要用于番石榴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生产,提高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生产绿色健康、营养保健的有机型果品。项目从国内外引进无籽番石榴优良品种,建立无籽番石榴资源圃,比较分析无籽番石榴的生物学和农艺学特性;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出优良的无籽番石榴品种,平均单果重为35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8%。综合应用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激素、化学物质等处理开展无籽番石榴的花期调控技术研究,建立无籽番石榴品种的产果期调控技术;建立无籽番石榴离体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繁殖系数达7.4,腋芽萌发率为100%。开展无籽番石榴采后技术研究,包括采收时期确定、采收技术、采后保鲜贮运和简易加工技术等。无籽番石榴果实品质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 龙眼环境胁迫生理响应及其成花调控 技术领域: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龙眼是我国南亚热带特产名果,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经济价值高,果实营养丰富。我国龙眼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泉州是全球龙眼黄金地带和栽培起源中心,是全国、全省龙眼的主产地。项目对成年优良龙眼树进行低温、水分和酸雨胁迫试验,分析了龙眼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氮代谢的变化规律,确定了龙眼在各种胁迫下的伤害阈值。研究多种环境胁迫因子交互作用的生理响应及其成花调控技术,探讨环境胁迫下花芽分化的关键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模式;开展外源物质对酸雨胁迫下龙眼成花诱导的生理效应研究,分析GA3、NO和水杨酸缓解龙眼酸雨胁迫的生理原因、龙眼花芽形成与坐果的关系,阐明逆境下龙眼对生长调节剂、酚类化合物及钙化合物的应答机制,为龙眼抗逆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项目成果在泉州地区推广应用5000多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 绿色经济产业 基于人因工程学舒适度解析技术的智能制鞋与足部可穿戴设备项目 技术领域:绿色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项目针对用户个人数据收集,基于足形扫描、足底压力测试、步态分析、表面肌电测试、生理多导测量技术、病理分析等技术对形成足部舒适度分析系统数据进行采集,生成个人数据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获得更适合个人的鞋样版式,再按照用户个人喜好,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与用户要求的变化,进行私人定制化智能鞋设计模式,后期提供3D打印制造服务与便捷快递服务将定制智能鞋送到用户手中,形成一条龙服务。
  • 纺织鞋服产业 全自动化四管无轴切台研制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针对传统电工胶布、透明胶布等生产线生产效率较低和人工成本较高等不足之处,团队设计了一套全自动化设备,自动上料-伺服举料-送料-切刀刀度伺服调整-切料伺服定位等全部自动化完成。变频电机采用了三菱通用变频器FRE740-5.5K-CHT,直接和FX3U-128MT(选用FX3U-485-BD)采用RS485通信;选用三菱伺服控制其MR-J3-A系列,直接和三菱FX3UPLC(晶体管输出,内置定位功能)相连,没有选用定位模块FX2N-1PG等,节约了成本;该设备将原来生产线的15人,降到2人。
  • 金融与新兴产业 高分子复合材料反应挤出分段3D打印工艺装备开发与应用 技术领域:金融与新兴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本项目研究高分子复合材料反应挤出分段3D打印工艺装备开发与应用的关键技术,利用静态混合器和物料输送系统,实现热固性树脂的混合反应挤出成形;建立产品的CAD模型,利用软件进行自适应分段;开发一体化分段堆积铣削3D打印装备,快速精确的获取产品实物模型。前期开发的一体化实验平台本项目的研究突破了现有高分子材料3D打印技术在材料、成本和成形质量方面的局限,为高分子材料产品模型的制作开发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增材/减材复合成形与热固性树脂3D打印技术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对创意产品缩短开发周期,提高成形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 纺织鞋服产业 变电站设备温度在线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原有监测方式大多为人工定期利用手持式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监测。有以下几个缺点:效率低、易出错、巡检人员处于危险境地、不易实现信息集中、人工成本高。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克服了以上问题。项目技术特点:(1)系统可自主编程决定巡检的定时时间和间隔时间;(2)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连续工作并可在出现温度失常的情况下实现实时报警;(3)系统具有视频联动功能,可在报警同时提供现场视频供调用查看。系统功能:变电站设备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彻底改变上述情况,其仍然基于红外热成像设备,但是由人工巡检的方式变为由系统自动在线监测方式,对各变电站的巡检由后台自动来完成,可以做到对事故隐患的实时排查及告警。大大减轻员工工作强度,危险性也降低了很多。系统功能包括:(1)前端设备(2)监测数据远程传输及数据分析(3)系统自动巡检或定期巡检(4)巡检预置位自主设定(5)实时巡检。经济效益: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巡检带来的危险性,大大降低前线员工劳动强度,可以实时获知变电站受监测设备的情况,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排除,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 纺织鞋服产业 医学图像自动分析及计算机辅助诊断/手术系统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本系统利用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医疗诊断中的图像(如CT、MRI、PET等)进行分析处理,使得医生能快速、安全、有效地利用医学数据做出诊断或完成手术,促使医学进入可视化、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信息时代。具体地,本系统可以半自动/自动地分割、提取并可视化目标组织或者病灶部位,融合和配准多模态医学图像,提取并筛选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并可以根据图像分析辅助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手术预案的制定。
  • 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 杉木速生优质高产新品种定向选育研究与应用 技术领域: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 该成果在前期四十年试验研究基础上,于2009年1月开始围绕杉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杉木多世代育种及其核心群体构建、不同类型种子园单亲子代测定及杂交子代测定、速生优质优良家系(杂交组合)和个体的选择、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及扦插育苗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三代种子园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内容开展试验研究。  该成果选择、收集保存杉木基因型3251份,建立了国家级杉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与SSR标记结合,系统分析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构建了多世代育种核心种质群体,建立了第三代良种生产群体,为杉木良种生产和长期育种提供了遗传基础;应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的混合线性模型,系统评估了第二代遗传测定林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及遗传结构在一个轮伐期的动态变化,后向选择出材积遗传增益高于10.5%的育种亲本31个;基于382个第三代家系的多点测定,筛选出稳定速生型优良家系21个、杂交组合7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17.87%;其中生长与材性综合表现优良家系8个、杂交组合5个,平均材积、红心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增益分别为2.65%、7.20%和1.18%;构建了由493个优良基因型组成的杉木第四代育种群体。其中,由第二代育种群体后评估精选预期材积遗传增益高于15.2%的优良基因型184个,由第三代育种群体多点子代测定林筛选出材积遗传增益高于33.18%的优良基因型309个;研究建立了有性和无性结合的杉木良种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了兼顾生长、材性和开花结实性状的第三代种子园,采用了树形、花粉和水肥等调控技术措施,实现良种高产稳产,种子产量提高了32.4%;优化了杉木组培快繁技术工艺,实现了洋020、洋061等优良无性系种苗产业化,苗木年产量达1000万株以上,加速了杉木良种的推广,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该成果发表论文34篇(SCI论文4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件,省级审定林木良种24个,制定地方标准1项。在杉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第四代育种群体构建、良种选育和组培产业化繁育等方面创新性明显,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夏热冬暖气候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应用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 本研究项目从属于建设工程领域。从"十一五”开始,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高校、设计、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组成的项目组,完成了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省建设科技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了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取得丰硕的技术成果:研究解决了绿色建筑5大关键性技术;主编完成标准、图集与技术指南共22本(其中,国家行业标准4本,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和图集16本,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与产品推广目录1本,技术指南1本),构建和完善了区域性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研发出PCB聚苯颗粒节能砌块、透水铺装系统、多彩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业化ECP挤出成型水泥墙板、窗与遮阳一体化产品等8种绿色生态建材产品;取得发明专利7项,申请并已受理发明专利6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3项;成果在工程上(包括省重点、重大工程、示范工程等)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成果被政府制定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文件、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等所采纳,培养了大批绿色节能科技人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开展"福建省绿色与低能耗建筑综合示范楼”和"福建省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取得的创新性科技成果,同时集成了国内外先进的绿色节能先进技术,于2013年完成了两个"示范工程”的建设任务,"示范工程”经过两年的运行,效果良好,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对应用在"示范工程”上的研究成果、建材产品进行了工程和使用效果验证,证明成果实用、可靠,满足南方地区绿色建筑使用要求。  项目组集成以上研究成果,形成以《夏热冬暖气候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应用》为名称的科技项目。项目取得的创新与成效包括:1)解决了南方地区气候适宜的绿色建筑节能围护结构体系与被动式绿色节能、改善建筑室内外热环境与通风降温节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关键技术;2)成果和研发的绿色建材产品,在省重点工程、大型工程和国家示范工程上获得大面积推广使用,节约了大量的建筑能耗,有效降低了CO2与有害气体的排放,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以项目研究成果为依托,联合科研、高校、设计、企业等各方力量,组建绿色建筑科技平台,建立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与创新的长效机制;4)研究成果被政府制定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文件、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等所采纳,为推动我省绿色节能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5)培养了项目组实施单位的科技人才队伍,壮大了福建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技术力量和人才储备。  本项目研发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幅降低建筑能耗。从项目成果全面推广的2011年起,按目前水平计算,预测到2020年总计新建建筑节能效益将节约252万吨标准煤,约合12.6亿元;到2020年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有500万m2得到节能改造,将节约3.5万吨标准煤,约合1750万元;既有居住建筑有1000万m2得到节能改造,将节约1.67万吨标准煤,约为835万元。新建和改造建筑总计节约257万吨标准煤,约合人民币12.85亿元。大量煤炭能源的节约和电力消耗量的减少,将大大降低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减少温室效应。
  • 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 金柑加工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 技术领域: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 金柑是我国的特色果蔬资源,在浙江北仑县、江西遂川县、湖南浏阳县、福建尤溪县等地广泛种植,2015年,我国金柑产量超50万吨,产值达100亿元。金柑作为福建省特色果蔬资源,年产量居全国金柑产量之首。目前,金柑主要以鲜食为主,深加工较薄弱。如何发挥福建省金柑资源优势、突破金柑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中的技术瓶颈是提升金柑产业的关键。  本项目系统研究了特色果品金柑营养品质、保健品质和加工品质,阐明金柑苦味形成机理和香味特征,明确金柑主要有效成分组成及其构效关系,为金柑深加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针对金柑蜜饯含糖量高、渗糖时间过长、干燥不均匀、产品焦变等问题,开发低糖金柑果脯加工关键技术;针对金柑果汁出汁率低、易褐变、易产生苦味等问题,开发金柑汁加工关键技术;针对我国金柑产业产品单一、深加工严重滞后等问题,进行金柑系列产品的工程化开发,开发出金柑果酒、果醋及果醋饮料;针对金柑产业附加值低的问题,系统研究金柑多糖、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精油和膳食纤维的高效制备技术及生物活性,建立了一系列有效功能成分快速检测技术,为实现金柑深加工全程质量控制提供重要技术保障。该成果将大幅提升我国特色果品资源金柑的产业优势、产业规模、加工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拓展金柑高值化利用新途径,促进特色果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 绿色经济产业 肺癌微创诊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技术领域:绿色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微创肺癌手术具有视野显露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肺癌外科诊治的发展趋势。项目组于2006年开始与国内最早开展肺癌微创诊治技术的单位同期开展此类手术并不断予以优化和发展,历经8年余的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项目组是国内最早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单位之一,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共完成775例,并不断优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手术例数、手术技巧、术后生存率等居国内领先水平,使大量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获益。目前70%以上的肺癌手术实现微创。2.项目组是国内最早开展高难度的全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术的单位之一,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共完成28例,手术难度和例数居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在国内首创"四分法”腔镜下支气管吻合,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肺功能,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患者生存质量良好,充分显示其良好的根治效果。3.项目组是最早开展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单位之一,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共完成93例,对包括后、外侧基底段在内的高难度肺段均能实现解剖性切除,并对各个单一或联合肺段切除总结了一套安全、规范的操作流程,简化了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风险,手术例数和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总结出一套安全、规范的块状纵隔淋巴结清扫的优化方案,有利于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对包括左侧第4组淋巴结在内的国内外公认清扫困难的纵隔淋巴结能够做到规范满意的清扫,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最早报道非小细胞肺癌N2淋巴结跳跃性转移规律的专题研究。5.项目组在国内较早开展单孔胸腔镜应用于肺癌外科治疗,在国内最早总结单孔胸腔镜"小”、"巧”、"灵”、"容”的诊治优势和"一长一短、一直一弯”的单孔胸腔镜操作理念,同时项目组在国内最早报道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研究,推动了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普及与推广。6.项目组在术前评估肺部单发结节良恶性模型中考虑毛玻璃样结节所占比例及特性因素的影响,建立术前预测单发肺部结节良恶性可能的改良预测模型,是国际上首个提出该类型预测模型的单位。本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3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通过会诊手术、大会学术交流、办学习班等方式培训医生1500人以上;目前已在包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等国内49家三甲医院在内的69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研究还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5名、进修医生24名,促进了微创肺癌手术的普及和地区医疗水平的发展。由福建省卫计委组织的评审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微创技术诊治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金融与新兴产业 P型半导体石墨烯的制备及其表征 技术领域:金融与新兴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Geim 研究小组通过"微机械剥离法” 首次制备出稳定的石墨烯,石墨烯通过在表面形成褶皱或吸附其他分子来维持自身稳定性。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的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晶格结构,片层两侧由多余的一个p 轨道形成大π键,是构成其他维数碳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它可以包裹成零维富勒烯、卷曲成一维碳纳米管、堆叠成三维石墨。其理论厚度仅为0.335 nm,是目前所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石墨烯独特的二维单原子层晶体结构使其表现出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大π键赋予其优异的导电性,电子在石墨烯中传输时不易发生散射,迁移率可达200000 cm2/V?s,约为硅的100倍,电导率可达106S/m,是室温下导电性最佳的材料之一。由于石墨烯的高迁移率及单原子层结构特点,石墨烯被认为可能是取代硅材料的下一代微电子材料。二维结构的石墨烯中低杂质浓度导致电子的高速弹道传输,从而使之可用于电子的快速回应开关。随着电子器件的小型化,低于50 nm的纳米电子器件的要求使石墨烯成为理想的候选材料。然而本征石墨烯的价带和导带在布里渊区中心呈锥形接触,所以石墨烯没有能带隙,零带隙的半金属性质使其难以实现低功耗的关态,使得其电导性不能像传统的半导体一样完全被控制,靠栅极电压来控制材料的导电性,控制开关功能,而石墨烯零带隙的特性,使其导电性无法像传统的硅基半导体材料一样因为电压的变化而有明显变化,因此石墨烯在逻辑电路上的应用仍难度,给其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困难,如漏电流大、开关比低等。石墨烯的能带结构对其晶格对称性非常敏感,所以破坏石墨烯晶格对称性,就能打开石墨烯的带隙。最近几年许多研究者采取各种手段来改变石墨烯的能带结构,打开带隙,诸如外加电场或磁场、不同的堆叠方式、施加应力、物理吸附分子、晶格原子替换、周期性打孔等等。石墨烯要作为半导体材料,打开带隙是其必经之路。而同时获得p型和n 石墨烯也是其应用于电子信息器件的必要条件。因此对石墨烯可控的进行掺杂和能带调控具有极大挑战,通过调控石墨烯的结构进而实现对石墨烯能带结构调控是迫切的,也是实现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打通其应用瓶颈的有效途径。掺杂作为一种能有效打开石墨烯带隙的方法也成为了国际研究热潮。从机制上分,掺杂分为吸附掺杂和晶格掺杂。吸附掺杂主要是通过非共价键结合气体小分子或有机分子。虽然通过吸附分子可以将石墨烯带隙打开,但是当把它放置在真空、高温等环境中,这种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带隙会恢复到初始状态。而相较于吸附掺杂,晶格掺杂是将掺杂原子替换掉石墨烯晶格中的碳原子,并与周围碳原子成键,这种共价键结合的方式的掺杂效果则稳定的多。所以,我们选取了晶格原位替代掺杂的方式。我们通过特殊的手段实现了对石墨烯的P型掺杂,下面两图是对我们制备的石墨烯及石墨烯场效应管器件的结果。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天然精油类抗菌保鲜膜的研发与推广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食品的腐败变质是导致食物浪费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的保鲜膜(PE),仅仅通过控制水分蒸发来达到食物保鲜的目的,对常规的腐败菌,基本上没有抗菌、杀菌作用,因此其保鲜能力十分有限。本项目,采用天然精油和无毒辅材作为抗菌剂,通过天然精油和无毒辅材的挥发作用,实现气氛式抗菌过程,有效提高了抗菌效率。相比于传统的抗菌剂(如季铵盐、纳米银等)的接触式抗菌作用,不但抗菌作用更为明显,而且成本较低。所制备的天然精油类抗菌保鲜膜,可以实现食品货架期延长3-10天,对减少食品浪费,提高食品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金融与新兴产业 铁锰酸盐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金融与新兴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高铁酸盐是铁的六价化合物,其氧化能力仅次于羟基自由基,是一种集氧化、助凝、絮凝于一体的无二次污染的绿色环保药剂,,将其用于土壤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修复,饮用水中微污染的控制和工业含氰废水的污染治理,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对保护土壤和水体安全,保障人体健康,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其制备成本高,性质不稳定,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课题组在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支持下,针对高铁酸盐难制备、不稳定、价格高等难点,将其与高锰酸钾相结合,研究其制备工艺和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方法,并于不同技术相结合,成功用于土壤地下水,饮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处理,并污染土壤、自来水厂和电镀厂进行示范工程应用。本项目成果的应用不仅解决了高铁酸盐不稳定的难题,还开拓了高铁酸盐在多种水污染工程中的应用,对土壤地下水氯代烃污染、饮用水微污染和含氯废水的处理。项目已在北京某受污染场地、厦门莲坂水厂、福州观音阁水厂、晋江华懋电镀集控区等4家单位成功示范应用。
  • 海洋经济产业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创新与应用 技术领域:海洋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项目针对机油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抗震性能缺陷,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成套技术。在国内外首次研发了预应力钢板箍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墩)技术,解决了矩形截面柱施加横向预应力存在的技术难题。在国内外首次研发了预应力钢丝绳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空间节点技术,解决了节点核心区抗震加固难题。研发了闭合预应力钢丝绳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加固技术、板式摩擦耗能器和预制自保温钢筋混凝土板修复震损框架技术。项目其基本思想是采用预应力钢板箍和预应力钢丝绳对RC柱、桥墩和节点等关键结构构件提供良好的横向约束以提高七强度和变形能力。在系统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施工效率高、加固性能优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成套新技术。该研究成果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和8项使用新型专利,预应力钢丝绳加固混凝土结构成果被国家行业标准《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规程》采纳;相关技术成果在多项实际工程中得到成果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桥梁结构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文旅经济产业 近海藻类资源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及琼胶多元化升级产品 技术领域:文旅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该项目以可再生近海藻类资源为原料,综合开发近海藻类资源高值化规模化加工生产技术及其配套装备,在此领域取得多项国内首创性成果,并在合作企业福建省金燕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项目按GMP标准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级和药用级琼胶,以及琼胶多元化升级产品示范生产线各1条。实现年加工处理海洋红藻1,2000吨,年生产实验室级琼胶500吨、药用级琼胶1000吨、10吨普通级琼脂糖、低电内渗级琼脂糖1吨、海藻保健食品50吨、食品级高活性膳食纤维500吨以及饲料级添加剂2000吨,项目合作企业现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洋红藻综合利用基地之一。
  • 绿色经济产业 新型猪用伪狂犬疫苗 技术领域:绿色经济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胚胎生物技术为支撑,通过基因人工缺失及转基因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建系、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与分离提纯等技术进行动物克隆、抗病基因动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扩繁技术。运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新型疫苗的研制, 成功获得2个新型的猪用伪狂犬疫苗。
  • 装备制造产业 澳大利亚中部Alice Spring红色表土磁学特征分析 技术领域:装备制造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炎热干旱的澳大利亚中部是现代正在形成红色地表的区域。围绕中部Alice Spring地区采集了一系列红色地表样品。这些红色样品按照岩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砂土、沙丘砂和岩石。通过对这些样品详细的磁学测量,发现这三类样品存在明显磁学特征差异,红色砂土和沙丘砂样品磁化率较岩石样品高出许多,红色岩石样品磁化率值最低(三者主要磁性矿物也不尽相同;磁颗粒均以超顺磁(SP)颗粒为主,而单畴(SD)颗粒含量少。研究区百分比频率磁化率均值为8.28%,较黄土高原西部表土(兰州为3.5%)高出许多。该区现代年降水量约300mm,比兰州(约330mm)还低,成土导致百分比频率磁化率增高却比兰州明显高出几倍。这可能反映了黄土高原表土频率磁化率增高与降水量密切相关;而在澳洲中部可能与持续高温成土条件和作用的时间存在更密切的关系。澳洲中部不论岩石还是表土均以红色为主。磁学实验表明,砂土和沙丘砂样品均以磁铁矿为主,三类样品普遍含一定量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的贡献,与地表红色外貌相符。说明澳洲红色地表过程很可能是黑色磁铁矿颗粒表面被长期氧化条件下形成的红色磁赤铁矿/赤铁矿所包裹的现象,使得澳洲中部广大地区岩石露头和地表沉积物,普遍形成一层红色染色层。
  • 装备制造产业 印度德干高原Panchgini地区黄土性质初探 技术领域:装备制造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黄土是陆地上分布较广、沉积连续的第四纪沉积物,在古气候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本文对印度德干高原Panchgini地区黄土进行了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测试了常量元素、稀土元素(REE)、粒度以及系统的环境磁学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德干高原Panchgini地区黄土与典型风积黄土的粒度组成相似,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成因;此外,常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分配模式都与中国典型黄土相似,上述证据不仅明确了该地区黄土的存在,也表明它们拥有相似的物质来源模式和沉积过程;系统的环境磁学测量表明Panchgini地区黄土中主要的强磁性矿物为磁铁矿,弱磁性矿物为针铁矿和赤铁矿,同时存在一部分顺磁性物质,磁性矿物粒径整体较粗,粒级主要集中在假单畴(PSD)和多畴(MD)之间。报道了印度Panchgini地区黄土的基本理化性质。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土耳其Nallihan黄土-古土壤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黄土广泛分布在东欧和西亚地区,但位于欧亚大陆连接地带的土耳其未见风积黄土的报道,本文对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西北的Nallihan新发现的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结合粒度参数和稀土元素指标,讨论土耳其黄土的成因和磁化率变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土耳其NallihanS0~L3 黄土剖面与典型风积的西伯利亚和中国西峰黄土的粒度特征图形态相似,暗示它们的成因相似性;稀土分配模式与黄土高原黄土基本一致,为上地壳平均值,指示了风积黄土在搬运过程中经过充分混合,整个剖面上下稀土模式分配高度吻合,说明研究区黄土堆积期间物源区相对稳定。热磁和磁滞分析表明样品的主要载磁矿物是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磁赤铁矿。成土作用生成的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是磁化率增强的主导因素,土耳其黄土剖面磁化率总体上低于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该黄土剖面中有一层古土壤层S2,其顶部覆盖一层砾石层,说明在该间冰期发生过洪水作用,将高坡风化的砾石层冲到土层中堆积下来,在该砾石层之下的古土壤层,磁化率降低,可能与该时期土壤层湿度大,形成湿润氧化环境,导致部分强磁性的超顺畅/稳定单畴(SP/SSD)颗粒磁性矿物转化为弱磁性矿物,使得磁化率降低。
  • 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澳大利亚悉尼中新世古土壤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特征 技术领域: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澳大利亚悉尼地区普遍分布着一套中新世早期(17MaB.P.)发育的砖红壤地层,本文选取该古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行了常量元素、岩石磁学和土壤色度测试。通过化学蚀变指数(CIA)、磁化率、磁性矿物居里温度、土壤红度(a)等环境代用指标,结合现代土壤诊断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中新世古土壤形成时期地表化学风化作用十分强烈,悉尼地区当时可能为湿热的热带气候,通过古土壤化学风化指数对悉尼地区当时降水量进行半定量重建,年平均值高达1471mm;2)丰富的降水使土壤发生脱硅富铝铁过程,铁、铝氧化物沿地层自上而下淋溶淀积,在剖面底部富集形成铁结核和铁盘层;3)该古土壤剖面自上而下磁性矿物种类发生规律变化,磁性矿物由磁铁矿→磁赤铁矿化的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逐渐转变,尤其是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的大量富集,说明古土壤形成时期对应着一种高温氧化环境。利用多种方法研究了该古土壤中蕴含的古环境信息。
  • 装备制造产业 基于立体视觉的焊接机器人智能追踪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装备制造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可为焊接厂商提供焊缝检测识别的新方法和解决方案,带动具有机器人焊接加工厂技术需求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 纺织鞋服产业 高端纺织数控伺服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开发参数自整定替代人工操作的伺服驱动系统,设计工业物联网方案,有序控制纺织机械中多台伺服控制器,实现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
  • 石油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 技术领域:石油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电机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联合行业领军企业研制大功率电机控制器与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等,打造 “三电”集成系统。
  • 装备制造产业 智能物流机器人 技术领域:装备制造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结合调度系统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和机器人系统,实现由“人找货”到“货找人”的拣货方式转变。人机共融技术实现自动跟随,可用于原材料和配件的自动运输、生产线的对接和产成品的入库等。
  • 纺织鞋服产业 可穿戴设备与智能运动鞋服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可嵌入智能运动鞋服内部的传感器阵列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与手机或电脑相连接,经过算法分析可以精确测量人体运动姿态、步态和人体体重等参数,可应用于运动训练和康复训练等。
  • 纺织鞋服产业 高端拉链数字化设计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纺织鞋服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方案实现拉链的拉头和链牙结构优化,并验证其可行性。对拉链生产设备(链牙机)的核心部件进行力学分析,提升其强度、刚度、疲劳寿命等力学性能,降低设备的振动噪声,提升设备的生产效率。
  • 装备制造产业 防爆巡检机器人 技术领域:装备制造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通过遥控或自动控制模式进行户外巡检作业,可避免人工巡检出现的漏检、误检等主观人为巡检错误,满足在一些不适于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者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
  • 电子信息产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大规模行人搜索与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提供智能识别、实时定位、轨迹跟踪、异常预警等多种定制化功能,解决人群密度高、低分辨率、反复遮挡等问题,具有大规模人群搜索与分析的能力。可用于大中型企业、火车站、机场及城市综合体等场景。
  • 装备制造产业 开放式可控磁悬浮低成本机电结构装置 技术领域:装备制造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开发多种可控式磁悬浮机构,拓宽磁悬浮产品范围,打造磁悬浮系列产品生态链。拓扑优化设计,减少永磁体和电磁线圈用量,降低磁悬浮机电结构成本。
  • 电子信息产业 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智能运维平台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可实现生产设备的远程动态智能运维,准确评估设备亚健康状况并预测设备故障的概率和时间,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和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具有数据统计与可视化、无人预警、备件库存预测等系列功能。
  • 电子信息产业 新一代视频语义智能系统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 项目阶段:15 项目介绍:可为公共安全提供智能视频分析和提前预警功能,在监控范围内智能巡查,实时预警反馈异常行为(打架斗殴、起火,烟雾、爆炸等),可应用于火车站广场、大学、中、小学校园、医院等复杂环境。
  • 石油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技术领域:石油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项目阶段:13 项目介绍:
首页
企业信息
人才信息
我的